英国中学所施行的寄宿留学体制,为留学者提供充裕的学习时间。优渥师资和严谨师资,致力保持极高的升学率... 查看详细>>
寄宿制小学教学方式,更好的提升幼小年龄孩子对英式传统教育文化的学习。多样的教学类型丰富孩子的兴趣领域... 查看详细>>
正在火热进行的英国首相票选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最后两位候选人鲍里斯和亨特,都毕业于英国历史悠久的著名院校—牛津大学。这意味着无论谁胜出,下一任首相都是牛津人。
新首相之争 Boris Johnson VS Jeremy Hunt
而在英国目前的资深法官中,更是有高达71%的法官毕业于牛津或者剑桥大学,几乎达到垄断的地步。
所有人都知道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世界上顶尖的学府,但他们的悠久历史却鲜为人知。
本是同根生 — 两所大学的建立
牛津大学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久远。牛津大学的具体建校时间已不可考,但有档案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授课时间为1096年,之后1167年得到了英国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牛津大学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不管如何,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在天主教本笃会的协助下,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为取得国王的保护,就来到了这里。1201年,牛津有了第一位校长。1209年,在牛津学生与镇民的冲突事件过后,一些牛津的学者迁离至东北方的由方济会,本笃会和圣衣会修士建立的剑桥镇,并成立剑桥大学。自此之后,两间大学彼此之间展开相当悠久的竞争岁月。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
牛津与剑桥,同为世界一流的知名学府,两者之间的对抗关系似乎永远存在。在各个方面,他们都不乐意承认他们的共通性其实大过了差异。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如果说牛津大学好像是人文科学家,那么剑桥大学就是自然科学家,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固定的公式。剑桥大学类似中国的清华大学,以理工科著称,出了7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而牛津大学则和国内的北京大学一样以文科著称。
牛津大学有许多杰出的神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它的政治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力量都相当强。与牛津大学相比,剑桥尤其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剑桥有一半学生是学理工科的。除了牛顿、达尔文、罗素、培根、李约瑟、霍金等科学巨匠以及哈佛大学创始人哈佛外,剑桥还培育出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差不多是哈佛、耶鲁两校之和。
1986年的Oxford Union主席鲍里斯·约翰逊与希腊文化大臣的合影。
独特的学院制
牛剑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学院制。剑桥的各个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这些学院建于不同的时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就像它们的建筑一样各具特色,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独立的个性,并且都是独立的教学机构,享有很大的自治权。
“学院”更像一个独立的社区,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社交之类的活动。因此,申请牛津和剑桥的孩子们不仅要选专业,还要选学院!这就如同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入学时根据学生的性格(勇敢的、智慧的、诚实的、狡诈的)把学生分配到4个不同的学院。牛津和剑桥的学院也会根据专业、特长、性格来选择学生。
这种独特的学院制始于16世纪末期。其特点是学院属于大学,但是不由大学管理,而是独立自治的团体法人,由院长及院士共同管理。各学院有自己的领导机构和章程,但其章程服从大学章程中的有关规定,上至行政财务,下至招生教学,学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可按自己的章程行事,但学院章程未经大学及枢密院同意不得改动。
大学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学院负责本科生的招生,数量由大学统一规划。所有学生的教学由大学负责,而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业余辅导。每年年底,大学按照各学院本科生的成绩,按一定规则打分,把学院排队,促使学院之间相互竞争。
牛剑,在竞争中成长
几百年来,牛剑两校激烈地竞争着,但他们同样互相尊重,难舍难弃。
哈维尔·马里亚斯的观察十分精辟:“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学毕业生都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蔑视态度的牛津人,唯独对剑桥人表现得特别尊敬,那种尊敬,似乎意味着唯独有与他们同样独特的人们相伴,才让他们感到舒服。”
其实,牛津剑桥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很多方面配合得十分默契,它们相互携手保持着顶尖高等教育水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剑桥的Sen教授,就曾经执教于牛津大学。Peter Nolan教授也曾同时执鞭于这两所大学。
一年一度的牛剑赛艇对抗赛也是每年体育赛事的重头戏。不仅会吸引上千人在伦敦泰晤士河旁围观,更是会有上万人收看直播。
竞争未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也可以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生命是需要对手的,没有对手就不可能成长。或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互不服输的竞争,才促使这两所世界名校不断发展。
《罗马衰亡史》的作者吉朋曾和朋友讲,他在牛津的3年是一生中最懒惰、最不出产的3年。《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也说,在剑桥什么事儿也没做。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回忆录中,他在剑桥求学的3年里,对于骑车、网球和赌博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政治。他这样形容他的大学生活:“3年的岁月平静无波,时光缓缓流淌,一如那慵懒的康河。” 这样“无为”的学校究竟魅力何在,竟使得万千学子千里迢迢负笈而来?
答案就在这环境、这氛围、这传统之中。这周围的一切浸润着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鞭策着你,使你奋进。牛津和剑桥都具有这种同化和异化的力量。
更多英国私立学校申请咨询,请欢迎关注英房教育公众号。